2024-07-08
圖源:視覺中國
國際海事組織(IMO)于2020年8月發布的第四次溫室氣體研究報告顯示,2012—2018年,國際海運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從9.77億噸增至10.76億噸。預計到2050年,隨著海運需求持續增長,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約15億噸。減排脫碳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徑是減少化石燃料,轉而使用碳中和或零碳且經濟可行的綠色能源作為動力,可再生甲醇有望成為其中最佳脫碳燃料的燃料。因此針對可再生甲醇的生產、認證、消費體系亟需健全補全。
目前,全球對可再生甲醇的定義是參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2021年《創新場景:可再生甲醇》報告內提出的觀點。即綠色甲醇需要原料來源全部符合可再生能源標準,目前只有兩種方式制取的甲醇才能被稱為“綠色甲醇”。其中一種為“生物質循環利用制甲醇(生物甲醇Bio-methanol)”,是將生物質原料進行預處理后,通過熱解氣化,產生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氣的合成氣,再經過催化劑合成生物甲醇,或者將生物質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直接重整,或將其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加氫重整,也可合成生物甲醇。另外一種是“綠電制綠氫再制甲醇(生物電子甲醇Bio-e-methanol / 電子甲醇E-methanol)”。該定義要求可再生甲醇是由綠氫和可再生二氧化碳合成的,其重點是對可再生二氧化碳的定義。可再生二氧化碳必須是來自于生物質能的或者是從空氣捕集的二氧化碳。同時歐盟發布的《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Ⅱ)》也補充到利用工業捕集且符合一定條件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甲醇可暫時認定為可再生甲醇,但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能超過28.2克碳排放/兆焦。這對制備工藝和其他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可再生甲醇的綠色價值實現依托于認證機制,目前可進行的認證機制有ISCC和RSB,該類認證其核證內容多、流程復雜,同時無法對實時生產的碳足跡進行追溯,僅是定性認證,對于全流程的認證難以完全覆蓋。影響可再生甲醇碳排放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制備工藝、原料、運輸等,需要一個完善的、科學的標準體系來助力企業進行合理規劃可再生甲醇的生產、認證。尤其是能夠建立覆蓋從生產到消費的全流程追溯機制是保證可再生甲醇產業高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
關于我們
江蘇良友正大股份有限公司,2003建立,150人專業團隊,35000㎡工廠;我們可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設計項目規劃方案,并提供3D效果圖;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不同原料、不同場地,設計解決方案;公司擁有一支25年實際經驗的設計、制造與安裝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上門安裝服務。不論在售前還是售后技術支持上,我們隨時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24h接待客戶的技術詢問,現場服務,設備維護、生產故障,服務投訴等一系列問題。在服務品質控制上,堅持終身服務;良友正大,值得信賴。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獲取報價和方案
Copyright ? 江蘇良友正大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地圖 蘇ICP備2021039394號-1良友正大致力于為客戶生態養殖飼料、寵物食品、生物有機肥、生物質顆粒燃料、綠色甲醇、農林廢棄物固廢處理、復合糖糧加工及倉儲工程等整廠個性化解決方案。